□ 軍營走筆
  張志洪
  踐行強軍目標,作為領導幹部要堅持把法治思維作為一種思想觀念、一種行為規範和一種生活方式,做到謀劃工作靠法,部署工作合法,檢查指導依法,抓工作落實守法,讓法治思維貫穿於抓建部隊的始終。
  要破除“長官”意志。權利意識的伸張,需要法治觀念保駕護航。領導幹部的權力,只能是法治下的權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部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是以領導幹部高度自覺的法治思維、法治行為作支撐的。領導幹部行使抓建部隊的權力,必須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進,不能以個人意志、好惡為轉移,更不能剛愎自用,以言代法、以權代法。
  要擺脫“關係”羈絆。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有言:“權力是使人神魂顛倒的春藥。”領導幹部要秉持正確的權力觀,理性管人管錢管物,打造公平公正、凝心聚力的法治生態,要堅持一碗水端平。如果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讓“善跑的馬兒沒草吃”,就會讓人“冷了心,涼了胃。”
  要放棄“應景”追求。短期內追求最大政績無可厚非,關鍵是要經得起法治的檢驗。成熟的稻穗低頭,空心的稗子仰頭。要有甘為人梯、甘做奠基石的思想境界,正確處理好眼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個人與集體利益的關係,不能“心急吃熱豆腐”,不能不顧財力能力搞“短平快”,不能一味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
  要提高依法決策的能力。“法者,治之端也。”領導幹部要自覺擺脫人治文化的影響,註重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抓建部隊的能力。權力具有政治強制力和官位影響力,科學正確合法的決策可以造福官兵、推動發展、提升戰力,反之則貽害無窮。一事當前,首先找法。每作出一項決策或決定,都要於法有據,善聽諍言,深思熟慮,堅決摒棄“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傳統思維定式。
  要提高依法創新的能力。鄧小平在接見金庸時曾說:“擔任領導的人,不能出太多的主意,如果考慮沒有成熟,不斷有新的主意出來,往往要全國大亂。政治家主意太多是要壞事的。領導人寧靜平和,對國家有好處,對人民有好處。”創新不是全盤否定,不是片面的求新求變,而是在法治軌道上科學安全的創新。
  要提高依法指導的能力。領導幹部善於抓建,實質就是把法治用到了極致。指導不是誤導。檢查部隊、幫建基層,要用法治的眼睛找問題,用法治的思維想問題,用法治的方式解決問題,隨時做到心中有法度,手中有尺度,善於運用法規、依靠法規實施指導。
  要久久為攻。運用法治思維抓建部隊,領導幹部要有一抓到底、絕不斷線的韌勁和定力。今天講法治,明天講人治,一段時間講法治,一段時間講人治,合意的講法治,不合意的講人治,都不是法治行為,與法治背道而馳,其核心還是人治。要以滴水穿石之功,燕子壘窩之力,一以恆之,讓法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良好習慣。
  要知行合一。有句古語叫:“打鐵方能成為鐵匠”。強調的是思想轉化為行動的過程。運用法治思維抓建部隊,就是要做到“面子”是法治、“裡子”同樣是法治,讓做的成果比說的效果還好聽。
  要形塑風尚。“規章只不過是穹窿頂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誕生的風尚才最後構成那個穹窿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領導幹部的行為,具有較強的示範效應。要以完完全全、真真實實的法治素養、法治行為感染和帶動部隊。要加大對不作為、亂作為的懲戒,讓那些站不住腳、違背部隊建設發展規律的行為,失去立錐之地,讓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成為更多官兵的自覺習慣,形成一種良好風尚。
  (原標題:法治思維應成為一種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v48mv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